来源:网络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著名行为治疗专家马克斯(Marks)在谈到满灌疗法的基本原理时指出:“对患者冲击越突然,时间持续得越长,患者的情绪反应越强烈,这样才能称之为满灌。迅速向患者呈现让他害怕的刺激,并坚持到他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是不同形式的满灌技术的共同特征。”
运用满灌疗法,治疗一开始时就应让求治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恐惧情境中的细节,或者使用录像、幻灯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求治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求治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实际体验,使其觉得也没有导致什么了不起的后果,恐惧症状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习能镇惊”是满灌疗法治疗的要诀。国外报道,即使病程超过20年的恐怖症,经过3-15次满灌治疗,也有希望治愈。
系统脱敏疗法效果好,设计合理,不足之处却是治疗时间较长,方法比较繁复,而且需要求治者高度的配合和耐心。而满灌治疗是一种快速脱敏疗法,如果求治者合作,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至多在2个月内可取得明显疗效。
英国心理治疗专家马克斯(I·Marks)教授,1982年在成都举办的精神卫 生讲习班上曾示范此法。当时马克斯以这种方法治疗一个有不洁恐怖症和癌症恐怖症的女病人。由于怕脏,她每天花大量时间洗手,洗家具,擦墙壁地板,几年不睡自己的床而与母亲同睡。觉得厨房炊具很脏而到餐馆去吃饭。全家人为此极为不安。马克斯医师自己带头,用手接触墙壁、地板、甚至鞋底,又用脏手去接触水杯, 故意把杯口弄脏,再喝这杯子里的水,让病人照样去做。作完之后两小时内不准洗手,让接触脏物引起的焦虑和恐症情绪,经过两小时的延缓,自行获得部分消退。两小时后开始洗手,最初病人要洗1小时,以后洗手时间给予限制,逐步缩短到三刻钟,半小时,一刻钟。每天让病人在家里重复上述过程,几天之后,又让她回到自己那尘封半年的脏床上去睡,最后又让病人到肿瘤医生门疹部候诊室去,并坐在癌症病人坐过的椅子上,并与癌症病人握手。这一切措施使患者陷入十分惊恐、失眠、食欲不振、“简直受不了”的状态,而且不用任何镇静药物,等待焦虑状态的自我缓解。根据短期观察结果表明,近期疗效较好。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是: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会减轻。
满灌疗法的治疗步骤是:
(1)确立主要治疗目标。要认真找出引起求治者恐怖焦虑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便安排系统的主攻方向。
(2)向求治者讲明治疗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度配合,树立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尤其要求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有丝毫回避意向和行为,且最好取得家属配合。
(3)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4)施治者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求治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求治者建立自信,大胆治疗,促进暴露。
(5)学会系统肌肉放松法等训练方法,在作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满灌治疗。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防发生意外。使用满灌疗法时应注意:
(1)要向求治者说明满灌疗法带来的焦虑是无害的。只有求治者体验到严重紧张,面对害怕,并且忍耐1至2小时以上,恐惧焦虑情绪才会逐渐消失。经过一系列先易后难的渐进的满灌暴露作业后,就会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2)不允许有回避行为,否则会加重恐怖,导致至失败。
(3)使用此法,必须对求治者的身心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否则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有可能发生意外。
如何用快速暴露法治疗焦虑性障碍?
快速暴露法或称满灌法,是一种行为治疗技术。基本原则是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恐 怖的事物或情境,坚持到紧张感消失。对广场恐怖症伴发惊恐发作和其他类型的恐怖症都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病人在这种治疗过程中,直接暴露于恐怖的情境时引起的情绪反应比较强烈,仿佛不会游泳的人一下子进入深水学习游泳一样,故有“满灌法”之称。但如果正确指导、施行得法,疗效良好且显效迅速。
治疗开始时必须决定现实的治疗目标,并取得病人的同意。第一次暴露的项目应当是病人容易做到的,以利于帮助病 人建立治疗信心。治疗前要告诉病人必须努力配合,暴露于恐怖情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舒适症状,但不会有任何危害,因此要求他不要有任何回避意向。只要在恐怖情境中坚持停留下去,焦虑感就会减轻。每次成功的暴露之后,通常应和病人进行讨论,把进步归功于病人的努力,对病人的合作表示赞扬。随着暴露成功的次数增加,病人的自信逐渐增强,对恐怖情境的应付能力也不断提高。焦虑症状也将日益减轻直至完全消退。各次治疗间期应向病人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以促进病人的自我训练,巩固已取得的疗效。
例1,男,近1年来在公共汽车上出现惊恐发作,感到恶心、心跳、有濒死感。几次发作之后,他开始回避乘车,除非有其妻陪伴才敢乘车。因此,每天上班只好步行。家中无精神疾病史,婚姻满意。此例临床诊断为广场恐怖症。关于症状出现的经过,病人说:“开始是乘公共汽车时有一次出现轻度心跳、恶心,离开公共汽车后好转。此后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不舒适感觉,我就不去乘公共汽车。几周以后,我觉得不可能再使自己单独上车。 这样经过几个月,我觉得乘车变得越来越困难。”
根据行为分析,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单独乘车。”决定治疗目标后,医生对病人说:“当您开始回避这些情境时,您再进入这些情境的困难似乎也日益增加。也许您以为这种不舒服感觉总是和乘车有关。此后您再也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您是否能单独在车上呆下去,每当需要您单独乘车时,您都坚持要您的妻子陪伴。对您的行为治疗的要点在于要让您知道,您能够单独在公共汽车上呆下去。当然啦,刚开始时您会感到有些紧张不安,但学会对付这种紧张不安感觉也是治疗的一个部分。我们从诊治一些与您相似的病人中知道,如果病人能坚持停留在原先感到恐惧的情境中时,这种恐惧感实际上也就减小了。在您的紧张不安感觉减小之前,您可能得在车上停留2小时,但在您这样做了以后,下次乘车就容易多了。反复练习后,您会觉得每次外出变得愈来愈容易, 回避乘车的事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医生和病人一起走到公共汽车站,为了使最初的暴露取得成功,医生同意和他一同乘车。医生提议他坐在车子另一边的座位上,一致同意除非情况紧急他们不进行接触,但医生将始终跟随他,没有事先约定决不会将他单独留在车上。病人同意 这样乘车2小时,然后两人离开公共汽车,休息时一边喝茶一边进行讨论:病人:“一半的时间里我感到胃部难过,我真想跳出公共 汽车,但我觉得您坐在后面,我不能这样。” 医生:“您对付焦虑不安的感觉确实做得不错。您用行动向自己表明,你能够战胜它,如果您在焦虑时能忍耐住不舒服感觉,焦虑症状实际上就迅速减轻了。如果您真的跳出公共汽车,现在您会觉得怎么样呢?” 第2次治疗时,鼓励病人单独乘车1一2小时,虽然是单独乘车,但他能够对付,焦虑程度比前一次轻。医生对他的成功加以赞扬,并告诉他,下次重复训练进一步 将得到巩固。事实确实如此,4次暴露之后病情显著好转,已不必由医生作进一步治疗。其妻也肯定了他的病情确已改善。
此例证明,快速暴露法适用于高度合作的恐怖症病人。有明确的治疗目标。早期暴露的成功,适当时间的讨论。医生的热情鼓励和对暴露成功的赞扬,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快速暴露法治疗时要注意控制环境因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有时需要家属配合作为一个“协同治疗者”发挥作用。否则,家属可能阻止病人暴露到恐怖情境中的训练,错误地认为这样对病人有利,结果使暴露训练效果降低。
为了促进暴露成功,有时可采用示范法,治疗者向病人示范,做一些他怕做的动作,然后要病人跟着做。例如,动物恐怖症等常可采用示范法来促进暴露。以往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病例,快速暴露治疗时最好避免用药。有心脏病或严重呼吸道疾病者通常不宜用满灌法。(徐俊冕撰刘协和审)
如何用暴露疗法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至今仍然是难予治疗的疾病之一,过去的十年中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行为治疗产生了暴露与反应预防结合法技术,是对强迫症疗效最好的一种行为技术,大约80%左右的患者可获得好转。强迫行为用行为治疗比强迫思维更为有效。治疗动机差、行为资料不全或不可靠以及合并抑郁者,行为治疗效果不佳,多见于强迫思维为主者,对这种患者可应用氯丙咪嗪或其他抗抑郁药治疗。
暴露与反应预防结合疗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暴露法,鼓励患者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境之下,直至焦虑近乎消失为止类似于恐怖症的暴露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可用系统脱敏法缓慢暴露,亦可采用快速暴露法。二是防止接着出现的强迫行为即反应预防。
例如,女,20岁,2年来每日3块肥皂洗手达100多次,因为她听说接触有疣的人能被传上疣,所以她产生了害怕把癌传到家里的想法,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她开始过度洗涤,觉得这样似乎能够消除传癌的“细菌”,她说:“当我洗得满意时,我就觉得很轻松。” 患者是一种常见的强迫症,有大量的强迫性洗手的仪式性动作,这些动作因可减轻焦虑而被不断强化。
经过行为分析找出行为治疗目标为:(1)没有仪式性动作的洗手;(2)接触疣或类似的患病部位;(3)为家人准备饭菜。 治疗从仪式性动作先开始,为了控制环境因素,将她收住医院。开始时医生要她洗手时将水池塞住,只许每日用一块肥皂,不许在水龙头下冲洗。同时在洗手时进行监督。这样洗手次数和时间慢慢减少,接着,医生用一些她认为可能有害东西去“污染”她,说服她去碰碰大多数人接触过的东西,如门的把手,并要她不要马上洗手。
其时,恰巧病房里有一位护士因患乳癌做手术,征得护士同意,术后医生让病人看她如何接触手术切口,再碰碰自己身体和周围东西,然后要病人跟着做,并且不要马上洗手。最后,要她准备饭菜与医生、护士共餐。经过40多次暴露治疗结合反应预防,强迫症状好转,恢复工作,每2周只用1块皂,1年后随访仍佳,假日外出亦无污染恐惧,在家中准备饭菜也没有害怕传癌的困难了。
在这个病例中,强迫洗手以避免污染可以看成类似恐怖症患者的回避行为。病人的求治动机和良好的医患关系都是极为重要的。并且示范法对于强迫症也有促进暴露的作用。但是和恐怖症比较,强迫症的行为治疗费时较长,也更为困难。对于强迫思维,则需要不同的方法。思维停顿法已证实对某些病例有效,其中包含了想象暴露,在此举例说明。
例如,男,27岁,诉说10年来对自己做过的小动作反复思虑,像水龙头开关、电灯开关等,考虑是否做得正确,有没有关好,近2年来症状加重,不能停止,以致工作时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下降。 治疗开始时,要病人将他的强迫性忧虑列一清单,作为治疗前的基线,以引起焦虑最小的项目首先着手处理。每次治疗时首先做放松训练,以便其后病人能集中注意于认知训练任务。当放松已达到时,要病人想像他做的一个小动作,如开水龙头。当他想像开了水龙头时,要 他考虑这个动作5~15秒。如引起强烈恐惧时则举起右手作为报告,这时治疗者制造一个尖锐声音(如拍桌子)并大声喊“停”!以后要他跟着拍桌声音一起大声叫“停”。向他说明,当他喊停时强迫思虑就会消失。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项目解决后,再选其他项目继续训练。此后,病人只要对自己无声地“叫停”,症状就 得到控制。想像暴露完成后,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训练,直到他已掌握了这项技术。放松训练本身并不会改变强迫症状,单用是无效的,这里放松是为了使患者能集中注意于学习训练。思维停顿法中大声喊停,拍桌子是打断病人思虑的重要刺激。其他做法还有手腕部套上一个弹力圈带,用另一手拉起抽打以产生轻度厌恶刺激,同时要病人大声喊 “停”。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叫停的声音也逐渐减轻,直至无声地自我命令“停”时思维能够自控为止。
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的一种。暴露疗法就是把病人发生恐怖反应的某事物或某刺激在其面前再次呈现、猛烈刺激,从而使病人对此事物或刺激的恐怖反应逐渐消退。为了使病人更快地收到疗效,可以把某事物或某刺激整天暴露在病人面前,由于持续地猛烈刺激,使恐怖反应在短期内由高度紧张而渐趋消退,从而短期内使疾病治好,这就是冲击疗法,又称满罐疗法或情绪冲斥疗法。意即由于持续暴露在刺激中,使恐怖情绪高度紧张,过张则满,满而溢,就使恐怖情绪很快消退了。
当然,冲击疗法速度快,效果好,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愿意接受这种疗法的。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将会体验到很大的精神紧张与痛苦,有时会难以坚持下去而放弃治疗,所以在治疗开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并在病人精神紧张与痛苦时,教会他如何进行松弛,使之消除紧张,这样才能使冲击疗法收到佳效。
冲击疗法的理论基础
冲击疗法,又称“情绪充斥法”,与“爆破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可通称为“暴露疗法”。
冲击疗法强调快速地、长时间地暴露于病人感到恐惧的刺激物,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而系统脱敏法则强调依照事先拟定的焦虑层次逐级暴露,与此同时使心身完全放松。当然,两种方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冲击疗法也可逐渐暴露,而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中也有事先不进行放松训练的。爆破疗法被称作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动力学行为疗法,这种疗法可被看作是实现情绪冲击的一种技术。它强调通过虚构的、令人恐怖的故事而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故事的内容既包括病人所报告的令他恐惧的事物,又有治疗者所编造的材料。
冲击疗法,与其它的行为方法一样,都是来自于心理学关 于学习的研究。但在此以前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直接进人恐惧的现实生活情境可以消除某些恐怖症病人的恐惧行为。例如,有人就描述过一个患乘车恐怖症的女孩的治疗过程:将这个女孩安置在汽车后面,驱车行驶数小时,虽然这个孩子的情绪反应达到了惊恐的地步,但其强度逐渐减弱。经4小时的行驶,这个孩子完全习惯了乘车,不再感到恐惧。此外,也有通过想象最感恐惧的情境或事物的方式而消除恐怖症的报道。
许多研究表明,冲击疗法可被用于包括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和精神 分裂症病人的广泛问题。分析表明,这些病人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害怕”。因此,冲击疗法的理论依据可能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恐怖症模式有关。恐怖症的最有影响的行为模式是“习得模式”。这个模式认为,恐怖症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学习得来的,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不认识的、非自主的。一种刺激物,由于它与恐惧的心 理体验在时间上的多次联系,而逐渐变成恐惧反应的条件性刺激物。此后每当这个刺激物出现时,都会引起恐惧的情绪反应。每当病人感到恐惧时,通常都会作出逃避的行为反应—远远地离开这个令他感到恐惧的刺激物。随着病人与该刺激物间距离的加大,病人的恐惧体验便逐渐减弱。反过来,恐惧体验的减弱又会强化病人的逃避行为。这种强化被称作“负强化”。从而,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结果是病人对这个刺激物产生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或不合理的)恐惧,不得不采取回避的 行动。为了能事先避开这个刺激物,病人对与这个刺激物有关的一切事物和提示都变得极为敏感。如广场恐怖症患者开初可能只对空旷的场所感到恐惧,但久而久之病人不仅害怕一个人耽在空旷的场所,而且害怕一切空间,如怕上街、怕进电梯、教室等。
根据恐怖症的习得模式,要治疗恐怖症就必须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可采用的行为技术之一就是冲击疗法,即让病人直接面对引起他高度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事物或思想,而不允许他逃避。虽然开头常常会造成强烈的恐惧反应甚至惊恐,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恐惧反应只会逐渐减弱。最后,该刺激物同恐惧反应间的联系就会清除,恐怖症便也随之被解除。
上述关于冲击疗法理论基础的解释是行为治疗者中有代表性的看法。但也有人发现,在许多恐怖症病人的病史调查中找不到与恐怖症产生有关的创伤性经历,因而难以用条件反射学说或习得模式进行完全合理的解释。认知行为治疗者们认为,恐怖症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以错误的认识和诱发焦虑的自我暗示为中介的,正是由于病人对刺激物作出与它的性质不相称的错误判断和评价,才导致他对该刺激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恐怖症患者有选择地害怕一些事物、不害怕另一些事物,便是对认知派观点的一个有力的支持(参阅“什么是认知行为矫正?”)。
还有人认为,在某些恐怖症(如社交恐怖症等)的形成与发展中,也应当考虑到人际冲突的作用。临床观察提示,在这些恐怖症的产生与发展中,病人的人际关系起重要作用;不良或不适当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在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促发恐怖症,而且可以阻碍对恐怖症的治疗。众所周知,某些病人的恐怖症之所以不能被解除,往往是与病人周围的人对病人的态度有联系;敌对或过分注意病人的恐惧行为都不利于恐怖症的消除。
这些分析说明,冲击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尚须作进一步探讨;冲击疗法虽然可以在某些神经症病人的治疗中显示其作用,但它还不是已经完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后者是采用对抗条件作用,对同一可引起恐惧的刺激用新的反应(放松)来替代旧的反应(焦虑紧张),恐惧刺激逐步升级,直至最后给予最强的恐惧刺激时病人仍然作出放松反应,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这一缓慢的逐步消退过程需要经过一定按部就班的训练,使病人逐渐适应引起恐惧的情境。而前者不需要经过任何放松训练,一开始就让病人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像的方式,鼓励病人想像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治疗者在旁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细节,或者用录相、幻灯片放映最使病人恐惧的镜头,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病人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喊等逃避措施。即使病人由于过分紧张害怕甚至出现昏厥的症兆仍鼓励病人继续想像或聆听治疗者的描述。
如果让病人躺卧在沙发上,一般不会出现昏厥现象。事先告诉病人:在这里各种急救设备俱全,医护人员皆在身旁,他的生命是绝对安全有保障的,因此可以立即想像、聆听或观看使他最害怕的情景,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病人因焦虑是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
另一有效的方式是要病人直接进入他最感恐惧的情境:例如一名因担心寒冷会使下肢冻坏而至瘫痪的恐惧症病人,即使到了夏天上身仅穿单衣,下身仍穿着厚厚的绒裤和棉裤,病人诉说他只要一脱棉裤或者想像要脱棉裤,下肢就发抖,僵硬以致不能站立和行走。治疗时室温为摄氏28度,病人上身只穿单衣,下身却穿一条衬裤、一条棉毛裤、一条毛线裤、一条厚棉裤,并加一双厚的长统袜子。治疗者告诉病人经过检查,他的下肢和上肢的功能一样,在室温下不会发生瘫痪,同时还准备了注射药物和电刺激仪器以预防可能出现他所担心的情况。在治疗者的保证下,取得病人的同意后,要病人躺在治疗床上,用极其迅速的方法将其棉毛裤、毛线裤和棉裤包括长统袜的在内一并脱下,只留短衬裤,结果病人下肢并未出现发抖僵硬现象。要病人在床上活动下肢,数分钟后即下地行走,一次治疗获得成果。
此疗法的适应症和系统脱敏疗法一样,对某些恐怖症和强迫症效果较好。至于对那些病人采用此法,还要考虑他的文化水平、暗示程度以及发病原因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