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对于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存在着误解,普遍以为:精神疾病就是一种病,是脑内化学物质发生障碍;而心理问题,则是个人爱胡思乱想的结果。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对于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理解以及二者关系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来说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很多人都以为:生理问题引起的是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引起的是心理障碍。其实不然。不管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都同时包括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三方面的因素。我们一般倾向于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大类。正常心理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种状态,而异常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障碍阶段。通常情况下人是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的,当发生某些较强烈的现实性或道德性刺激时,就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改变其原有水平,进入不健康状态,也就是心理问题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不健康状态会在个体自身努力下,或其他人的帮助下及时得到改善。但如果不健康状态持续得不到改善,那么个体的心理状态就有可能在恶劣心境的包围下不断恶化,进入下一个阶段——异常心理阶段,也就是精神疾病阶段。另外有一些病人的精神障碍是无原因的。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重大的生活刺激,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就出现障碍了,他们也可以被判定为精神疾病。由此可见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两者之间差别只是在描绘症状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所以大略的分,轻微的时候,算是心理障碍;严重的时候,才能算是精神疾病。下面再以“现象”、“症状”、“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三者是不同的来具体说明二者的关系。以忧郁为例:痛失亲人的时候,多数人会出现忧郁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跟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无关。但是人们通常经过几个月以后,这种悲痛感就会消失,生活在度恢复正常,倘若没有,忧郁情形继续持续,那么就变成了一种“症状”,而且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心理障碍”。但是,一个人如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就莫名其妙严重忧郁,如丧考妣,这时候,他的忧郁就不只是现象,也不只是症状或心理障碍,而是一种“忧郁症”了。
也许你会问: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会不会并存?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可能在焦虑方面,已经达到焦虑症的程度,但是在忧郁方面,还不能达到忧郁症程度。这时候,我们只能说:他有焦虑症,但是合并有忧郁的心理障碍。
下面再来说说精神疾病。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精神医学教科书里面,开宗明义就表示:精神医学没有“疾病”,只有“障碍症”。因为人类科技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精神疾病的病因,也没有办法安排检查,更不能精确诊断。但为了研究与治疗,精神医学家只好将一些出现特定症状的人,归纳成为一类,然后给予一个暂时性的“病名”,这个病名就叫做障碍症,与其它医学的疾病不同。
从障碍症的“障碍”两个字就可以看的出来:倘若有特定的症状,也可以归纳成某个障碍症,但如果这些症状对于当事人或家属没有任何障碍,那么也不能诊断为“障碍症”。举例来说,美国总统布什,在入侵伊拉克之前,坚信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毁灭性化学武器。他坚信的程度,甚至让他愿意甘冒大不讳,得罪整个联合国。布什不会不知道:万一没找到大规模化学武器,会影响到2004年的大选,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事实证明: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化学武器。但是布什还是不相信,他甚至认为一定被藏起来了,所以找不到。这种没有根据、违反事实、却坚信不移的信念,在精神医学上称之为“妄想”。但是我们能诊断布什是妄想症患者吗?不能。因为根据精神疾病的诊断规矩,一定要发生“障碍”--不管是生活上的、社交能力的、还是工作能力上的。这时候,才能诊断为“障碍症”。但是布什依然担任总统的职务,生活与工作都没有障碍,所以就不能诊断为“妄想症”。
此外,精神类或者叫心理类的疾病跟其它疾病有三大不同之处:
第一个:精神类疾病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归类,但在这个归类底下,究竟有多少疾病?没人知道。举例来说:一位中风后情绪低落的男子,跟一位饱受婆媳冲突之苦的妇女,两人都被诊断为忧郁症。但是两个人的忧郁症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只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分辨,所以通通叫做“忧郁症”。
第二个重要观念就是:即使症状很明显,已经可以符合精神类疾病的归类,但是只要患者、家属以及多数人都不感觉到问题,那就不能诊断为精神疾病。举例来说:国父孙中山为了创建民国,放弃医师身分,一天到晚奔波在海外,不断演讲。这种行为,已经符合“躁郁症”的诊断--话多、活动量大、过度热衷社会活动。但是因为国父成功地创建民国,没人认为他的革命志业是一种“障碍”,这时,我们就不能诊断他为躁郁症。
第三个重要概念是:精神疾病是相对的,跟医师的主观信念有关。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同性恋之争--当时,保守派要把同性恋界定为精神疾病,但同性恋团体不断抗争,最后,同性恋就“不是”精神疾病了。另一个例子是:基督教的医师遇到道教的患者,患者的一些宗教行为,诸如:起乩、扶鸾、天眼通等,很容易被断定为症状之一。所以,倘若精神科医师的视野太小,或有特定偏见,误诊的机率就不小。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对精神疾病有偏见,也不要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而应正确合理的看待这个问题,客观冷静的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遇到问题时要放平心态,勇敢面对,努力需求有效地解决方案。自己解决不了的要积极主动的需求他人帮助,保持自己健康平稳的心理状态。
都市阳光,让都市人心里充满阳光!
电话:400 777 5880(我帮帮您)
邮箱:dsyg20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