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到糟糕”,而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情绪究竟是什么的人,更容易陷入一种“被情绪控制”的感觉。当情绪发生时,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生理、行为反应,有的放矢地去应对具体的情绪。
神经科学研究证明,大脑不断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决定如何对之后受到的刺激做出反应。久而久之形成每个人独特的生理预警机制。如果我们对情绪的感觉只是笼统、含糊的,比如“我真的感觉很糟糕”、“我的情绪很坏”,那么,每一次感觉“不好”的时候,你都会产生一样的、负面的身心反应,但它只是一种重复的消耗。因为我们始终不知道,自己每次具体需要应对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如果不曾真正地认识过不同的负面情绪,也就无法很好地处理它们,不知道如何分门别类地、采取多种不一样的策略去应对、处理。
于是,有时我们会粗暴地将这些情绪全部压抑、隔离。而这些未被处理的情绪,反而会在我们注意不到的心底慢慢发酵。也有的人会选择粗暴地对抗,以至于让自己处于对所有负面情绪都过分警觉的状态里。这两种情形,都是对负面情绪无法精细应对的结果。于是我们似乎总是被自己的情绪伤害。
1. 当情绪出现时,找到它在坐标轴里的位置。
我们可以用2个维度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简单、初步的分析。一个是“唤起程度”,即这是一种让你“有感觉“还是“没感觉”的情绪,比如“愤怒”就是一种比“抑郁”唤起程度高的情绪;另一个是 “愉悦程度”,即面对刺激时产生的情绪是愉悦的的,还是不愉悦的。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们所拥有的一些基本情绪都能够在坐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兴奋是高唤起、高愉悦的情绪,愤怒是高唤起、低愉悦的情绪,平静是低唤起、高愉悦的情绪,抑郁是低唤起、低愉悦的情绪。
主动识别情绪所在的区间,并进一步尝试识别在区间内每种情绪的差异,是一种主动锻炼情绪控制的方式。你首先需要把你的情绪转化为能被表达的语言。
学习情绪概念相关的词汇和它们的具体含义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常常会发现,在世界上不同的语言中都有对于情绪的独特表述,这些情绪的语词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Dahl, M. 曾经整理了在各种语言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精准描述的情绪词汇”,比如:
· 甘え(日语,Amae):“依赖一个人的好意”,或者“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爱”。尽管现代社会里的我们经常感到自己足够独立,但我们依然会感知到这种情绪,它源于一种对他人的深刻的信任感,无论是对搭档、父母还是你自己。· L’appeldu vide(法语):“虚无的召唤”。它指的是,你在某一刻,突然被无法被解释的思绪控制了大脑。比如,在等待地铁开来的时候,你会突然有“跳下站台”的冲动,但却不知道这种冲动从何而来。它可能会使你产生丧失力气、摇摇欲坠的感觉。
· Brabant(英语):“非常想知道你能将别人逼到什么程度”。有一些人总能在戏弄他人当中找到乐趣,并且他们很想看看别人崩溃之前,能够戏弄别人到什么程度。
· Llinx(法语):“在肆无忌惮的破坏中产生的奇怪快感”。有时,你可能并非出于痛苦、烦躁或发泄,但就是想要制造一些混乱,比如在深夜踢翻一只路边的垃圾桶,或者将桌子上的东西都推下去,并且对此感到莫名的开心。
以上只是列举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情绪概念,在《人类情绪手册》里甚至列举了154种不同的情绪概念。
要想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反控制,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从而才能在每一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抓住它们,说出它们的名字,而不是任其发展和蔓延。如此,情绪才会被我们化敌为友。从此,当你在感受到不高兴的时候,努力去识别它,而不要再只是说“宝宝有小情绪了”啦。
-END-本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