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问:“上大学不久,我就与班里一位女生好上了。我们形影不离,如痴如醉。我睁眼闭眼,脑子里都是她。她也一刻都离不开我。然而很奇怪,不到两个月,我对她的感觉就变了,发现她并不可爱,有些言谈举止还令我反感。我想摆脱她,但又怕她伤心,内心很矛盾。我该怎么办呢?”
有些青年男女对爱的一个最大误解就是以为“堕入情网”就是爱。这一误解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堕入情网是主观经历到的一种酷似爱的感觉。当一个人堕入情网时,他或她当然就觉得“我爱她”并且“他爱我”了。但这里有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堕入情网的体验是在性欲望和性冲动驱使下一种性心理满足的体验。例如,为什么一个母亲即使深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但却不能与儿子堕入情网呢?人们一般也不会与同性朋友堕入情网,除非是同性恋者。只有当我们有性动机时,才会堕入情网,这种性的动机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第二,堕入情网的体验总是短暂的,无论与什么样的异性堕入情网,迟早都会破网而出。这并不是说你肯定不再爱那个你与之堕入情网的异性,而是说你的激情很快过去了,性心理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性冲动平息下来。
堕入情网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突然冲出自我的界限,顿时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给了另一个人,彼此之间毫无界限感,觉得两个人就像一个人那样,一时间无比兴奋、陶醉。
从某种意义上说,“堕入情网”好似一种“还童”现象:与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感觉,酷似当初婴儿与母亲在一起的感觉,是那样无忧无虑、安全、踏实;同时还觉得,两人在一起便无所不能,无往不胜。于是,堕入情网者相信,性爱的力量可以驱散黑暗、迎来光明,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不在话下了。其实,这种感觉是不真实的。相爱的双方迟早要面对真实的生活:你想读书,对方不想;你想外出,对方想休息;你想看电影,对方想洗衣服。于是,相爱双方在内心深处发现了彼此的差异、分歧、矛盾,先前的“自我”疆界有时是突然地,有时是逐渐地复原,情网也就到此开裂了,双方重新成为独立的个体。此时,双方要么割断其感情纽带,要么面对现实,开始通过忍让、妥协、谈判去建立一种真正爱的关系。
所谓“真正”的爱,是对于堕入情网时的“虚假”的爱而言,后者只是一种特定情景下的主观感觉和幻觉而已。真正的爱并不是置根于爱的感觉之中,相反,它经常存在于那种感觉不到爱的情况下。例如,我们对所爱者做出各种充满爱心与关怀的事情,但并不是在感觉到爱的情况下去做的,或者说,我们做出这些关爱的行动时,在感觉上并没有“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冲动与激情。
为什么说“堕入情网”并非真爱呢?第一,堕入情网不是由意志决定的行动,不是有意识的选择。与某位异性堕入情网,其实多半是在未经选择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并非在计划之中的。人们往往与很不般配的异性堕入情网,但却仿佛觉得两人就是“天生的一对”。有时,“堕入情网”的双方彼此并无多少爱慕之感,但激情却奔腾不止。相反,人们往往不能与其崇敬的、有深交的、十分了解的人堕入情网。
第二,“堕入情网”是自我疆界的暂时突破,而不是它的延伸并从而去包容另外一个人。因为延伸自我的疆界,使其变成“两个人”的共同纽带,那是需要长久努力的,而“堕入情网”无需努力。但当自发而来的激情过去时,情网就会破裂,自我就会退回到先前的疆界之内。而真正的爱情却是自我疆界持续不断地扩大,足以包容对方,包容更大的世界。
第三,“堕入情网”并非有目的地促进自身的完善。如果说这种“爱”也有什么目的的话,那顶多不过是要暂时地逃避内心的寂寞感。这就是为什么那位初次离家上学不久的同学如此轻易地堕入情网,而又如此快速地破网而出。一个人从堕入情网到破网而出之前这一段时间内,都会觉得自己达到了最高的理想境界,心满意足。堕入情网的人看对方,都是完美之极,看不到对方是处在成长之中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总之,从心理学上说,“堕入情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性欲本能的驱使和感观的刺激,这种情和爱都不可避免地浅薄而短暂。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如此众多的男女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又如梦初醒般逃离情网,很难去建立持久的爱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