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生活就是揭去伪装的一个过程——这可能是刘江和张梅结婚8年里唯一达成高度共识的看法。他们之间充满了细小却频繁的双边冲突,听听他们对彼此的“控诉”——
他总是不掀起马桶盖小便;她老到处乱放自己的钱包;他总躲到厨房里抽烟,像什么样子;她总是煲电话粥,烦死了;他还在啃手指甲,多大的人了呀;那张报纸我还没看呢她就给扔了;他总是从中间挤牙膏,弄得牙膏难看死了;她老跟我抢频道不让我看球;他老是不清理水槽里刮下的胡子碴儿这个单子列不完。听起来全是琐事,可就是它们让伴侣生活变得焦虑混乱。
越亲密越多摩擦
这几乎是一个伴侣生活的规律:越亲密,就越容易在行为上不拘小节,也更加懒散,彼此的摩擦就越多。在这方面,女人对男人的抱怨尤其多。
王姝就搞不明白,为什么他曾经那么重视她的细微感受,现在却不肯照顾她的心意。他就不能不把袜子扔得到处都是?他就不能睡觉时穿着睡衣而不是裸着上身?最初他乱扔袜子的时候,她提醒他这让她感觉不好,但他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以后她就跟着他的屁股一路收拾,可是每次收拾他的臭袜子,她的内心愤怒都在升级。“男人是不是都这样?把媳妇糊弄到家就算没事了!”
在伴侣生活中,这非常典型:觉得两个人的关系板上钉钉,就不再努力了。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已经证实:亲密和相互依赖,似乎允许人们不礼貌,而不是让彼此更加彬彬有礼。研究亲密关系的法国社会学家让-克劳德·考夫曼(Jean-Claude Kaufmann)认为:“双方之间的摩擦恰恰表明两个人的关系进入同一化阶段。两人之间越亲密无间,起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男人对家的想法可能与女人不同。“家就是一个舒适的地方,在自己家里当然怎么舒服就怎么来。”石亮说,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她总是看他不顺眼,比如他出洗手间的时候忘记换客厅的拖鞋让地板有了水渍,老婆就大发脾气。“这家让我呆着这么不自在,还是家吗?”
两个人亚文化的撞击
“两个人共同生活,就意味着不同的亚文化之间的碰撞。”让-克劳德认为,当两人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时候,摩擦就出现了,大多是关于家里的物件及摆放的位置,也涉及到对方的行为方式以及时间观念说到底,是关于每个人的习惯。
为什么这么小的事情会导致伴侣间关系的困难?让-克劳德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日常行为都是无意识行为。它是我们个人经历的产物。实际上,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也都拥有不同的无意识行为。比如,他熨衬衣,是从袖子开始熨;她则是先熨衣裳的背部——结果他们就开始闹别扭。”
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黄维仁看来,我们很可能将得自原生家庭的情绪经验带进了伴侣生活。“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夏玲无法忍受老公有酒局,原因是夏玲的父亲酗酒。
一种权力的游戏
在婚姻关系专家看来,伴侣间的这种小摩擦,常常是一种权力的游戏。对某种令伴侣愤怒的习惯的坚持,就是对权力的争夺,或者是对家庭空间的支配。“当爆发、努力对话、肢体语言和沉默逃避都不能消除彼此间的摩擦的话,就可能会出现通过激怒对方而得到某种乐趣的情况。比如,一个男人无法忍受老婆总是在离开房间后‘忘记’关灯,事实上他老婆是故意不关灯的,这当然也有原因:谁让你总是不收拾房间!”让-克劳德认为,以牙还牙只会让局面更坏。
心理治疗师李子勋这样描述伴侣间的权力游戏:“要是对爱人有潜在的不满,如不上进、不关心自己,那么环境就会遭殃。你不是爱收拾吗?那好,我就破坏给你看看。或者你不是想舒服吗?想专心看足球,闷头看报纸,我扫地,我擦灰,让你的屁股挪挪,让你的脚爪子抬抬,反正不让你自如地待着。”
有些男人抱怨女人过分追求整洁。“女人把家看作是自我的一部分。”李子勋认为,如果一个女性过分追求家庭内部的整洁,可能传达的是一种无法识别的焦虑,因为环境影响她的心境,她于是通过洗涤环境来洗涤心情。“有趣的是,如果妻子过分喜欢整洁,丈夫就会慢慢变得邋遢,这是婚姻互动的结果。”
“石墙”先生更令人愤怒
很多男人对矛盾的处理方法是:沉默,等待情绪从沉默中好转。但他们的误区是:以为自己的伴侣也需要这样。
老公总是批评杨子做菜的口味,杨子非常愤怒。一天,她又在厨房中忙碌,想到这顿饭还可能遭到他的嘲笑,她愤怒地操起醋瓶、酱油瓶和香油瓶,全部摔在地板上,之后一个人大哭起来。
杨子说,每当她情绪激动的时候,他的先生就对她置之不理,这让杨子每次都更加愤怒和凄凉。她通常都是歇斯底里地跑出家门,渴望他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而追出来,但,从来没有。“每当这种时刻,他就沉默,不回应,像堵石墙,我觉得他根本就不在乎我。”后来,杨子离开了她的“石墙”先生。
为什么男人努力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我认为更准确地说是男人较少表露怒气。当女人冲他们发火的时候,他们主要的技巧就是躲闪,而正是因为这样,女人更生气!”让-克劳德说。
如今,大家都希望能够分担家务,而不是延续传统角色,但是伴侣间的现代化建立起来不容易,经常是统治与被统治的角色又浮出水面。实际上,它涉及的是从深层改变自己,每个人都要对差异做出努力。在任何情况下,伴侣双方都需要注意不要冷嘲热讽,不要翻来覆去地对伴侣做扩大化的指责。让-克劳德认为:“在二人世界中,每个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喘口气。我们要调整好界线。”
对话 “摩擦也是健康关系的一个标志”
采访:Anne B. Walter 译:汪钟鸣
在《摩擦:伴侣间的小战争》一书中,让-克劳德研究了因鸡毛蒜皮而产生的伴侣间的摩擦。“事实上,它们也是健康关系的一个标志。”
◆ 《心理月刊》:伴侣间的摩擦,是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呢?
刚开始时,不起眼的小事随时会爆发。这可能会持续5年、10年甚至20年。随着孩子的降生,有些摩擦会消失,有些则会加剧。比如,因为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所以某些懒惰习惯必须改掉。在退休后,双方面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一些过去看不惯的地方就尤其明显。比如他30年来都在衣兜里装很多东西,把衣兜撑得不成样子;现在,整天看着他这样,老婆就会突然觉得难以容忍,她眼里看到的只有那鼓鼓囊囊的、让她无比愤怒的衣兜。
◆ 我们是否注定无法忍受?
随着时光的流逝,某些无意识行为变得无法改变,这些摩擦更多变成折磨。但是不管生气的原因是什么,重要的是随着时间双方会如何变化。如果其中一方总是肆无忌惮地激怒对方,情绪就会爆发。做出努力改变是应该的,尽管这可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 摩擦会使爱情消失吗?
冲突能够让双方表达以前没说过的东西,事实上,它们也是健康关系的一个标志。但前提是女人和男人都能够看到这些摩擦,而且努力让摩擦消失,因为杀死爱情的正是固执地否认事实或者沉默不语。
交流:说我们想说的
那些批评伴侣性格和特点的抱怨会贬损伴侣,显得小题大做。更为明智和正确的办法是尽可能平实地、具体地指出让自己生气的一个确定的行为,这称为“行为描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就事论事”。
同时,尽量使用第一人称的表述来明确自己的感受。不要说“你惹烦我了”,而要说“我现在非常愤怒”。这帮助我们“拥有”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将整个焦点放在伴侣身上。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能够将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表述结合起来,即XYZ表述:当你在Y情况上做X的时候,我感觉Z。例如,你可以说“你刚才打断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这比说“你怎么这样不为别人考虑!你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要简明而准确的多。